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 围棋文化 - 围棋传说
发表日期:2009年5月5日 出处:网络 编辑:大师兄 有5260位读者读过此文 【字体:
围棋“鼻祖”弈秋
 围棋肇兴于何时难以考证,即便是文字的记载,亦如海底捞针一般难以寻求一二,所载亦非为棋而载,以棋说理而已。

 随着围棋的发展,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,围棋以一项技艺的形式而得以生存,以棋而闻名的人物则随之而产生。在棋手的概念产生以前,围棋一直在狭缝中求生存,殆至围棋高手产生,围棋在历史上的认同度大大提升。一直以个人项目而流传的中国围棋,在历史上便存在着这样一个特征,就是以棋人传史,正因如此,围棋历史便显得断断续续了。但这并不妨碍围棋的传承与发扬。

 第一个见诸史册(或者说古籍)的围棋高手是弈秋。

 《孟子-告子章句上》说道: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。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使弈秋诲二人弈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;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,虽与俱学,弗若之矣。为是其智弗若欤,曰非然也。

 很显然,这里想说明的是专心致志的道理,而非围棋。文字的大概意思是说,下棋也是数(计算)的一种,而且是浅易(平常)的。如果不专心致志的来学的话,也是学不好的。弈秋是举国闻名的高手。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来下棋,一个专心致志的来学,把弈秋所教的都听进耳中,另一个虽然也在听,但一心想着有大雁飞来,好张弓射下,虽然是一同学习,但结果不如。是他的智力不及吗,不是的啊。

 从这段话里,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信息。

 一、春秋战国时期,围棋已经为天下所共识,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,产生了如弈秋这样的高手。“通国善弈”说明弈秋的成名是经过了大范围通过长期的比试之后所推选出来的,也说明了围棋已经在举国范围内形成了共识。因为围棋对局是两个人的创作,如果仅仅是一人突出,弈秋的地位也是不能得到承认的,也就是说,那个时代存在着众多与弈秋水平相当的高手,只是弈秋技高一筹脱颖而出。

 二、围棋在那时已经如道家、墨家、儒家、医家、占卜、建筑等行业一样成为了一门学问(技艺)。虽然围棋的影响不如政治、哲学、杂家等,但在百家争鸣的时代,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其生存的土壤。围棋也如孔子七十二门徒、墨家学术团体等一般,有着自己独立的圈子。如同后代将鲁班捧为建筑业的祖师一般,后人也将弈秋推为围棋“鼻祖”(明代冯元仲《弈旦评》)。

 三、弈秋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围棋高手。在古代没有专业棋手的概念,但有以棋为生,或者以棋为主业的人,如果不能从同辈棋手中达到顶峰,几乎不可能青史留名。事实证明,即便有众多达到了顶峰的棋手,在史册上也失去了名姓,但有一些零星的影子。

 四、弈秋不但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手,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。关于弈秋的姓名,清代学者焦循《孟子正义》里作有说明:古之以技传者,每称之为名,如医和、卜徒父是也。此名弈秋,故知秋为其名,因通国皆谓之善弈.故以弈加名称之。

 这是从孟子这一简短的记载里得出来的一些表明的推论,在这里,我们可以从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做一番探讨:

 一、小数。数即算术,古有六艺“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”,是贵族弟子入学必习的功课。而下围棋本身所具备的计算,对于算术启蒙来说不无裨益,作为“小数”,也许意味着用围棋的这个功能来进行着教学功能,焦循《孟子正义》里就说,“一枰之间,方罫之内,胜负视乎多寡,所以商度而计较者。”元代晏天章亦说:“弈之为数,即六艺之数也。”可见在古代人们便认为围棋与六艺的“数”有着密切的关系。称为“小数”,刘安《淮南子》有佐证:行一棋,不足以见智。同时,我们也可以将“小数”扩大了来看,即将“小数”理解为“小道”,与陈毅元帅说说的“棋虽小道,品德最尊”具有同一意义。棋艺之道在当时已经可以称为艺之一种。

 二、通国。就是全国的意思,或者说是全天下的意思。通国流行的东西未必能够得到上层建筑的认可,但需要得到上层建筑的认可非通国不可。尤其是在当时,围棋这样一个颇具争议的活动。即便是以弈喻理的孟子,其本人对于围棋在民间的流行状况也并不是那么认可的。

《孟子-离娄章句下》公都子曰:“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,夫子与之游,又从而礼貌之,敢问何也?”孟子曰:“世俗所谓不孝者五。惰其四肢,不顾父母之养,一不孝也。博弈好饮酒,不顾父母之养,二不孝也。好货财,私妻子,不顾父母之养,三不孝也。从耳目之欲,以为父母戮,四不孝也。好勇斗很,以危父母,五不孝也。章子有一于是乎?”

 刨去好饮酒、不顾父母之养的前提,将博弈纳入不孝的行列,自然是有其反感的因素在内的。这与儒家创始人孔子对博弈的态度有着相同的地方,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不亦有博弈者乎?”好在诸子在反对围棋游戏功效有悖社会道德之外,并不否认围棋的所具备的启智功能。如《尹文子》说:“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,进退取与,攻劫收放,在我者也。”明确的肯定了围棋有利于智力的开发。

 可惜的是,除此一段文字外,关于弈秋的记载再无其他文字可考证,亦找不到弈秋与同时代高手较量的记载,更没有著作或者门徒来为其传承。弈秋以降,出现在史册上以棋闻名者一直延续到西汉的杜夫子。

 孟子的故事对后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,北齐刘勰《新论-专学》便根据这个故事进行了再创造:弈秋,通国之善弈也。当弈之时,有吹笙过者,倾耳听之,将围未围之际,问以弈道,则不知也。隶首,天下之善算也。当算之时,有鸣鸿过者,弯弧拟之,将发未发之间,问以三五,则不知也。非三五难算,意有暴昧,鸿乱之也。弈秋之弈,穷微尽数,非有差也。然而心在笙鸿,而弈败算挠者,是心不专一,游情外务也。

 弈秋通国善弈的事迹也得到了后人的推崇,纷纷引用。如《后汉书-张衡传》“弈秋以棋局取誉,王豹以清讴流声”。《文选-安陆王碑》“弈思之微,秋储无以竞巧”。

 尽管古代的一些著作中能见到以棋喻理的言语,但在那时人们的眼里,围棋毕竟还只是一门微艺末技,难大行于世,更不会有棋艺专著或理论专著。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,大量焚烧诸子言说,并禁止私学、禁止聚众,使得需要二人以上方能对弈的围棋亦趋向销声匿迹,仅仅在极小的范围内流传。这便使得弈秋的存在价值更为宝贵了。汉王朝推翻秦代暴虐统治后,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,给围棋再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,使得围棋的发展开始展现勃勃生机的一面。




相关专题:

相关信息:
 没有相关信息

相关评论:
 没有相关评论
 
  发表、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打印本页
 
 


版权所有:曲靖市围棋协会 曲靖市围棋院
页面执行时间:312.500毫秒
管理
备案编号: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327号